close
日前大陸派員來台遞送今年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領袖會議邀請函,雙方見面的地點、人選都經過事前縝密規畫。大陸方面由國台辦副主任龔清概遞交,我方則挑選台北賓館,現場同時有陸委會及外交部主管,間接表明了雙方既不是國與國關係,又不是單純的內政問題,既符合尊嚴、對等的要求,也凸顯兩岸之間的特殊關係,這顯然是個雙方妥協,彼此都能接受的安排,與2001年上海APEC領袖會議以一紙傳真函邀請全然不同。雙方彼此體諒與靈活值得肯定,相信有助於兩岸共同處理涉外事務互信的累積。事後,台灣內部經過多方評估和考量,研判既然中共並未正面拒絕馬總統以經濟領袖之名出席會議活動,馬習二人藉著今年北京APEC會面的可能並未絕望,各界卯足全力,開始進行最後的嘗試和努力。許多素來被視為幫政府傳遞訊息的專家、親藍的媒體,甚至某些從來不曾涉獵兩岸關係的學者,連續幾天大量發表文章,鼓吹北京當局應該由更高的戰略高度出發,把握稍縱即逝的歷史難得機遇,為兩岸共同利益,應同意馬英九總統與會,並與習近平會面。北京對台北刻意釋放的訊息,應該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理解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從過去到現在,大陸對馬英九參加APEC領袖會議一事,一貫立場是尊重APEC的慣例,至於馬習會一事,北京並不反對,只說仍要創造條件,而且指出兩人在第三國見面,並不意味著是國際場合,已經明示、暗示大陸的底線和顧慮。我方也知道,大陸內部對於馬習二人是否會面仍有不同思路,有人看重領導人的歷史性作用,主張大開大闔放手一搏,完成歷史性的突破,也有人主張循續漸進,不要揠苗助長,穩漸比躁進來得理想,欲速卻有不達的可能,更有人認為這是一場政治博奕,台灣必須做出具體讓步,還有人提出美國並不樂見兩岸關係大幅快速改善,不無掣肘的可能,總之,並無共識。當然,馬習二人會面非同小可,外界一般認為象徵意義應該大於實質意義,而象徵意義的本身又會帶來實質的影響,既然象徵意義較大,事情成功的可能和機會當然就相對大些。只要雙方都有默契,只要兩人能夠見面就是最大的成就,而且見面的方式與時地仍有進一步操作的空間,當和平已經成為兩岸同胞與雙方當局認定的共同價值,當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已經成為事實,未來端看雙方如何在法理上做出正確的表述,以及合情合理的妥善安排。至於是否採取由易而難,由簡而繁的方式,先行發表國共和平宣言,再往上逐步發展,為將來的政治對話、政治協商、政治談判進行鋪路,誰曰不宜?或許,有人會對於前述主張有所質疑,對於和平到底是方法或是目標仍有不同的看法,有人認為和平是手段,統一才是最終的目標,如果以和平的方法無法實現國家統一的目標,北京在方法就會有所調整,但也有人認為和平的本身就是一個目標,就是一種價值,必須全力加以維護。持平而論,和平既是理想目標也是手段方法,我們看到當前各國淡化主權觀的趨勢,及蘇格蘭統獨公投的事例,對兩岸當局或許都有值得深思借鏡的地方。國際社會對馬習會的關切理所當然,但美國已表明,認為馬習是否見面,是兩岸之間的事情,美國的立場仍然是鼓勵對話、降低緊張、循序漸進,美國只在意自己是否能夠了解事態的發展,不被矇在鼓裡。看來,美國不會干擾、反對馬習會的實現。兩岸和平發展的外力干擾,可能性與強度已逐漸減弱,大局雖仍有風險,但馬習會的主動權操之於北京,中國大陸如何能在既維持原則的堅定性,又不忘策略的靈活性的基礎上,以創造性的思維,突破性的作法,把握歷史的機遇,為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永續,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,而不要斤斤計較於短期的政治得失。馬習能否利用這次APEC會議場域見面,其實端在習先生的一念之間。雖然機會之窗已經有限,但我們對此仍然抱持審慎的期望,願意為此再進以上數言。



3718D8A04D900C5D
arrow
arrow

    Eratm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